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盛连喜
“这题目有挑战性!”一听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东北师范大学(微博)党委书记盛连喜显得很兴奋。
在他看来,这个题目看似有点空,但实际上弹性很大,意味着考生的发挥空间很大。
“如果让我写,我很有可能从身边写起,写身边发生的变化和点滴感受。比如生活质量的提高,再比如奥运会等令国人骄傲的事件。”盛连喜说,新课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增加知识面的广度,提高学科交叉的比例,提倡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以及看问题的高度与广度。这个作文题目,需要学生对数据有分析和梳理能力,需要学生对课本外的知识和新闻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他表示,之所以大家都感觉到难,是因为原来的教学模式太重视课本,而忽略了社会科学方面的积累。盛连喜相信,今年的高考题目既然引起这么大的轰动,那么许多学校在以后的教育实施中,就会注重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进而逐步提升全民素质。
像鲁迅一样思考
从辨证的角度写
著名编剧 史航
我认为这篇作文应该从理性的态度入手。中学课本里有不少鲁迅的文章,考生可以把自己当作鲁迅去写这篇作文。不被题目中正面引导所迷惑,而是放眼天下,多思考社会新闻中提到的话题,从辩证的角度去写“崛起”。
就好像数学题目里一边向浴缸注水,一边放水,多长时间能注满一样,我们经济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等,都是在向浴缸注水;但同时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贪官污吏等等,是从浴缸里放水。在作文里,把正面与负面都写出来,会让阅卷老师感觉到这位考生有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盲从。
难,实在是挺难
需要深厚积累
《大国崛起》制片人 高晓蒙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此后,关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在其他各级党政部门多次进行。基于这样的背景,央视在2006年播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
“《中国崛起的特点》这一选题,对一个高中生来说应该是比较难的。”昨日,《大国崛起》制片人高晓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策划《大国崛起》这个纪录片,整个过程历时3年。但让一名高考生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出色地完成“崛起”命题,一定需要非常深厚的沉淀和积累。同时,这样一个宏大选题,面面俱到是不行的,还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能够说明问题的“点”。
“我还真没有考虑过,如果我来做这个选题,会怎么样来写。”高晓蒙笑着说,“难,实在是挺难。如果能写好,那一定是思维非常敏捷的好学生。”
发展和问题并存
应该是立论基础
《作文与考试》杂志社主编 夏野虹
与往年相比,该给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下怎么样的评论?面对这样的作文题,考生又该如何下手呢?
“这是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题中,政治色彩最浓的一次。”《作文与考试》杂志社主编、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秘书长夏野虹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他说,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上看,导向性特别强,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国情。“这是我们教育中一直提倡的东西,但从来没有在高考作文中这么鲜明地体现出来。出发点很好,它的价值在于导向作用。但导得太‘硬’,学生不容易下手,短时间内想形成清晰的思路很难,可以说是一道并不成功的作文题。”夏野虹认为,这样的一道题,即使对一名成年人来说,都非常难。
根据给定的材料,考生该如何立论?夏野虹分析说,从给定的材料上看,从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六个方面来讲,无论选取哪一个方面,都不能完全从正面来写。“我倒是觉得,反弹琵琶来做这篇文章,还会好做。”夏野虹说,中国崛起的真正特点是发展和问题并存,这应该是真正立论的基础。
写出精彩不容易
长春市第六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焦建华
省级学科带头人、长春市语文教研中心组成员、长春市第六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焦建华分析说,今年我省高考作文题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与去年作文相比,降低了审题的难度,范围很宽松,学生“有话可说”,不容易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同时还能够考察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
二是从以往几年作文考题看,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关注生活。今年作文题真正落实到了关心社会这个层面,这和国家大的教育方向是合拍的,起到了指导作用。
三是今年作文的要求也有细微的变化。去年作文第一项要求是选准角度,今年作文题要求首先选好角度,既有一定新意,又有益于发挥。如果选好角度,怎么写都有理有据,只要能够阐述清楚的话,就是一个好的角度,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有典型性。
焦建华认为,今年作文题总体上很好,但也有一定局限性。想法很好,但考生真要写出精彩的作文也不容易。如果缺乏对社会的关注,找起素材会很困难;而且很难写得感人,这应该是题目本身最大的限制。而平时那些特别愿意关注生活的、有切身体验的孩子,则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