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从重庆高考状元的加分造假,到浙江加分状元的山寨尴尬,有关高考状元的争议充斥了整个“招生考试季”。而记者从这个争议中看到了状元的贬值:随着名校自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香港大学及国外名校的生源争夺,在高校招生方式多元冲击下,高考状元贬值正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名牌中学里的顶尖学生早在高考前就已“名花有主”,如今的“状元”已名不副实。(9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个让教育界人士欣喜的贬值。一直让教育者头痛的是,“状元崇拜”既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又引发了学校间的“掐尖”竞赛,还扭曲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尝试了许多方法都无法给状元降温,如今终于在自主招生的冲击下自动贬值。这也是一个让教育主管部门欣慰的贬值,为“禁止炒作高考状元”下了很多禁令,如禁止排名、禁止报道等,一直都没挡住民间对状元的崇拜热情,没想到其却在多元招生的夹击下走下神坛。
高考状元不断贬值,是教育进步和改革深化的体现。高考状元的繁盛和状元崇拜的热烈,对应的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一元化教育体制——只有大家都走“一考定终身”这条路,状元才有令人崇拜的价值,状元也才会受到全民的追捧。很显然,当下教育的一些问题都是围绕高考这个指挥棒而产生的。而状元的贬值,表明这个指挥棒正不断贬值,对应的是高考这个一元化教育体制的瓦解,当孩子们能自由选择不同的途径进入大学时,就没有了一个公认的状元。有的通过自主招生进入清华北大,有的被港大提前录取走了,还有的早早就被欧美名校招走了,到底谁是状元呢?
高考状元的贬值,说到底是高考正在贬值,高考的权威正在自主招生冲击下走向瓦解,这是一个更令人期待的贬值。状元的竞争是高考在金字塔尖竞争的体现,状元的竞逐很大程度上引领着高考在应试上非理性的拼杀,状元的贬值象征着整个高考体制的变革和高考在人们心中的降温。我们也许在表象上只看到高考状元的贬值,其实背后是更多普通学子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而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高考在自主招生冲击下不断贬值,这样渐进贬值、渐进降温、渐进终结的路径也让国人能够接受。突然取消高考是难以接受的改革,因为人们在心理上还未能接受:高考虽然有一些问题,但起码有着最底线的公平,而自主招生隐藏着腐败和操作空间则让公众很不放心,公众害怕废除高考后这个公平流动的向上通道会被垄断。
面对这样的焦虑,高考像如今这样渐进和自然地贬值,让公众逐渐在心理上戒除对高考的依赖,让其在实践中看到自主招生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只会滋生腐败,当人们心理上已经习惯了没有高考,习惯了自主招生,教育的症结也就得到了解决。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