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2015·福建泉州一模·13)《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思想主张
【解析】引文的意思为:君主,是人民的源头,源头清澈则河流清澈,源头污浊则河流污浊,所以如果拥有社稷而不能爱人民,不能有
利于人民,却要求人民把君主当做亲人一样敬爱,是不可能的。可见荀子主张仁政,故A项正确;材料未出现任何“法”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君民共治”,故C项错误;民贵君轻是孟子的观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福建莆田一模·25)(11分)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摘自《论语·季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民生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观点的原因。(3分)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由材料一“不患寡而患不均”可知孔子的观点为均贫富;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的是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渴望温饱富裕。
【答案】(1)观点:均贫富。(1分)
原因: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渴望温饱富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