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后完成,小组同学互相检查。)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经济: 停滞;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内容: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拨乱反正; 伟大决策: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 社会主义和开辟社会主义 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则:在 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
②实行过程:1978年,开始在 一些农村试点(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行政机构的改变:撤社建乡镇,
(3)意义: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中心环节: ,把企业搞活。
(2)内容(采取的措施):
①管理体制上:
②所有制上: 经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经济共存
③分配上:平均主义——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意义:
①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 (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
②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1)国内, 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建立过程:
(1)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年10月,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体制。
(2)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 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理论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 理论。
(4)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 体系基本建立。
(3)效果: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 水平。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目标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历史原因:
2、现实原因:(1) (2)
(3)
探究三:阅读材料: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回答: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四、知识小结: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动(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建设经历了照搬苏联模式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
1、由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到1956年建立起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由市场经济为主变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与市场联系加强。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内是产权制度改革,对外是“走出去”的战略,加入WTO。
五、效果评估
1.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3.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B.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199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此后,党中央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A.强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创建经济特区 D.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图
材料二 ①全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 ②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③风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 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 年产粮7.15亿公斤。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2分)造成了什么危害?(l分)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当时农村实行的政策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2 分)
(3)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