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1.“治国需要理念”。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开馆讲学,向当时的统治者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最符合历史潮流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
①五口通商 ②协定关税 ③领事裁判权 ④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准许各国派兵保护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清末《上海县续志·序》中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迩来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读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反映了
①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发展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②《辛丑条约》后,“欧风美雨”大量涌入中国引起社会巨大变化
③作者反对“欧风美雨”大量涌入引起的社会风俗变化
④作者感觉到了“欧风美雨”大量涌入对中国的影响不断加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
4.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费正清曾形象地比喻成“两出巨型戏剧”:第一出是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对抗,第二出是这场对抗导引中国在“一场最巨大的革命发生中所发生的基本变化。”下列历史现象不能体现“第二出戏”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