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一《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54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9/5 14:05:1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专题一《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

一、选择题

1(2014·银川一中)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宋诗话全编·苏轼诗话》)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知行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B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准确分析与理解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何种认识论,据此分析可知D是明清进步思潮的内容,排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认识论分别是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而苏轼认为在外在的物中,所以其认识论应与格物致知相一致,故选B

2(2014·潍坊一模)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万物源于天理                            B.心即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大意是人有天赋道德之心,自古圣贤相传的不过就是这种本心;人应该牢牢掌握先天具有的良知良能,这是入圣成贤的根本。可知材料的观点与心学一致。故选B项。

3(2014·江苏百校联考)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

A.程颢                                                 B.王阳明

C.董仲舒                                              D.黄宗羲

B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