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特点
(1)革命性。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对帝国主义的“不承认”和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等。这是在中国革命理论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紧密联系。
(2)内向性。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受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3)过渡性。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体现了由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
2.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怎样?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你对中美关系有何认识?
(1)历程: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封锁的外交孤立政策。主要原因是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与冲突。②中美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一直处于敌对状态。③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④当前中美关系基本态势:合作是主要特征,但也有曲折。
(2)因素: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及经济因素。
(3)认识: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把握合作的大趋势;对于破坏合作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3.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