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说:“我们是新起的国家,困难多,万一有事,有个帮手,这样可以减少战争的可能性。”为此,当时中国在外交上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倡导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积极与美日缓和关系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解析:材料中的“有个帮手”,自然是结盟,而能体现此结果的只有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的结盟;A、B两项是50年代中期的,且没有结盟;C项是70年代的。
答案:D
2.右图是1950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关于“(北)京市军管会维护国家主权 收回外国兵营地产”的报道。此报道从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一边倒”政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政府不承认以往政府的外交关系及其签订的条约,“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而报道反映的是取消外国在中国的“驻兵权”,这属于清除特权,故A项错误,D项正确;B项是新中国外交的总原则;C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D
3.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民的这种恐惧。”这是因为,周恩来总理
A.决定与缅甸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以“求同存异”化解双方矛盾 D.明确表示了实行不结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