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一)
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一书中有“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等描述,并提出“欲尽地利,至劳也”等重要思想。其想阐明的基本观点是
A.只要爱惜民力就能缓和阶级矛盾 B.与民休息才会调动农民积极性
C.精耕细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D.在生产劳动中要注意劳逸结合
解析:题干中“五耕五耨”“深殖之度”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中的精耕细作特点,而“欲尽地利,至劳也”也指出了这种精耕细作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爱惜民力”“调动农民积极性”“劳逸结合”等都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排除A、B、D三项。
答案:C
2.到了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分秋色的局面。当时人们根据瓷器产地分布的特点,将这一“局面”概括为
A.“南青北白” B.“陶瓷并存”
C.“官私并立” D.“远销海外”
解析:由“唐代”“瓷器形成对峙……局面”等信息,再结合“瓷器产地分布的特点”,可知与“平分秋色”局面相符的是“南青北白”,故A项正确。B项与唐代不符;C、D两项与“产地分布”要求不符。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