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了。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解析:此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关情况。由材料信息“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过分激进,具有绝对性。
答案:B
2.(2015·扬州高一检测)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实质的认识。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东欧各国共产党或工人党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政治多元化。在此基础上,反对派通过大选取得了政权,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变化。
答案:A
3.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最幸运”是因为( )
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东西方“冷战”关系终于结束
D.德国揭开了国家统一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