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图表史料·微练习
1.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
中国
北部
|
中国
西北
|
长江
上游
|
长江
中游
|
长江
下游
|
东南
沿海
|
两广
地区
|
云贵
地区
|
共计
|
1843年
|
4.2
|
4.9
|
4.1
|
4.5
|
7.4
|
5.8
|
7.0
|
4.0
|
5.1
|
1893年
|
4.8
|
5.4
|
4.7
|
5.2
|
10.6
|
6.4
|
8.7
|
4.5
|
6.0
|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C.通商口岸的设立推动了城市化
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2.下图是依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它表明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低
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食产地
3.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C.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D.美国通过签订关贸总协定掌握贸易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