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实验中学历史备课组
专项训练十 近(现)代化史观
一、选择题(25小题,共75分)
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B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史从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有: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A项能够反映出经济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B项也能体现出来,相比较而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它的代表性要远强于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往往被视作为政治骗局。C、D两项错误,体现的是革命史观,与题干要求不符,故选B。
2.1866年6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他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 “我国家建都于燕、津、沽实为要镇。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为此,他主张
A.建立海军,加强海防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业救国,保护商贸
A。军事近代化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概括史料:左宗棠认为朝廷需要加强海防。A项正确,符合题干主旨;B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材料讲加强海防,选项讲要学习西方;C项错误,这是魏源的主张;D项错误看,偷换论题。故选A。
3.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作者所持的观点是:
A. 革命史观 B. 全球史观 C. 现代化史观 D. 社会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