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 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编辑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教案(人民版):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复习教案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29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8/6 14:50:0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9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阐讲】
1、对“三民主义的理解”
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是孙中山从强烈的救国愿望出发,在政治活动的实践的过程中,研究了中西有关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革命政纲的首要部分而提出,把斗争矛头直接指想清政府,是因为这时期的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推翻投降媚外的清政府,也就等于打击了直接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的帝国主义,实质上是包含着建立独立富强的国家之意在内的。这些主张是正确的,有着历史的进步性和革命性,但是在当时民族主义的主张是有明显的弱点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会使人们把仇恨都集中在满族统治者身上,而往往忽略了两个敌人:一个是封建主义,另一个是真正的民族敌人,即帝国主义,在革命派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弱,只有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能会帮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软弱和妥协性的表现。
2、评价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