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财政危机
原因:军队数量增多;官僚机构臃肿;统治者大兴土木,皇室开支不断增大;岁币负担沉重。
表现: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到英宗时已经入不敷出了。
2.阶级矛盾尖 锐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 不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3.民族危机严重
原因:北宋政府 的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对辽、西夏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
表现:澶州战役后,与辽签订"澶渊之盟",与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每年给辽、西夏大量"岁币"。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二、概况、 内容
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以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以富国、强兵、育才为核心。
1.富国(指导思想是积极开源,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规定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募役法:废除以前按户等轮流充当差役的办法,改为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