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纠错阶段测试卷四
(测试范围:必修①、必修②、必修③)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材料中“封建”具有不同内涵的是( )
A.“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B.“地主(封建领主)剥削农民。”
C.“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
D.“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
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材料中“封建”的内涵理解不清。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从前周公因管叔、蔡叔二叔联合殷后裔武庚叛周,故广封亲戚功臣,以作周室屏障。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中“封建”指的是分封诸侯国(封邦建国),认真阅读材料可知,A、C、D中的“封建”也是指分封诸侯国,B项中的“封建”指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
易错分析:西周的“封建”并非指封建制度,而是指封邦建国。
西周的“封建”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
答案:B
2.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
A.机构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政治的现代属性包括政府机构分工明确、理性决策、大众参与及效率高等特点。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政府机构分工更加明确,决策更加理性,且更有利于集思广益,故B符合题意。A只是表面现象,排除;C不能体现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排除;隋唐时期,六部直接隶属于尚书省而非皇帝,故D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