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2.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下列表述中属于其布局和特点的是( )
①由南向北,由东向西 ②由沿海、沿江深入内地 ③遍布全国各地 ④台湾已经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赌王何鸿燊博士以6 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上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4.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5.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割地”是指( )
A.《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 B.《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C.《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辛丑条约》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