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2)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相勾结,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
2.目的: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
3.主要措施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加速实行工业国有化,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3)商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所有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4)分配: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
4.评价
(1)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前线的胜利,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引起广大农民的严重不满,影响到工人的生产和生活,经济危机发展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深化探究![](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jpg)
材料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