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卷(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32年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中写道: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这段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出现了哪些变化( )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近代企业的产品物美价廉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诞生了一批近代民族工业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值又便宜”,可知②正确;从“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可知③正确;结合上述信息,可知当时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①正确,由此可知答案为B。
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侵略下开始解体。
3.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