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对虚词的考查,大部分省市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因此考生要具有准确把握阅读材料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能与课内学过的虚词对比判断的能力。
一、于、之、而、以、则
读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邵宝,字国贤,是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1.学于江浦庄昶 于:
2.讲明义利公私之辨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