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选2-2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58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6/28 9:15:1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再现]
1. [2014·课标全国卷]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预备立宪的相关问题。第(1)问,对比材料中1908年和1910年的内容即可得出预备立宪的期限和内容都有所变化,而且1910年增设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是革命形势发展和立宪派要求的结果,清政府也想借此化解危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革命已成为大势所趋;从材料中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可知,清政府不是真的想实行立宪,只是借此维护统治;皇族内阁的出现则使立宪派对清政府更加失望,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答案:(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
2. [2014·课标全国卷]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