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再现]
1. [2014·福建高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把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双方与各方的社会状况搞清楚就可以作答;第(2)问,在作答时首先理清思路,“延缓”即回答改革的积极意义,“不能消除”即回答改革的弊端,然后把“延缓”与“不能消除”分开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2. [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
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