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一)
(测试范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
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共40分)
1. [2014·潍坊联考]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材料中的“未有君臣之分”,说明周天子与诸侯没有形成直接的隶属关系,所以周天子不能直接控制地方,因而也就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B
2. [2014·山东济南期末]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 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秦国国君的王位继承问题,反映了王位继承方式的多样性,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B项是表面现象;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分封制主要解决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主要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C
3. [2015·江西吉安段考]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 )
A. 是百姓参政议政的地方
B. 类似于雅典的公民大会
C. 可以起到监督统治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