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再现]
1. [2014·北京高考]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
A. 《春秋》 B. 《孟子》
C. 《荀子》 D. 《离骚》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化。根据图片信息“赵”“魏”“韩”可推知此时期为战国时期,④处于长江中游地区,为楚国地界,D项《离骚》为楚国大夫屈原所著,故选D项。《春秋》为春秋时期孔子所著,A项在时间、地理位置上不符合题意。《孟子》为孟轲所著,孟子的故乡位于今山东济宁,排除B项。荀子为战国时期赵国人,《荀子》系统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
答案:D
2. [2014·四川高考]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 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 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 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材料大意是司马相如的赋虽然多假托的言辞和夸张的说法,但其主旨却归于节俭,这与《诗经》的“风谏”之旨相似。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的赋有提倡节俭的文风,B项正确;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A项错误;汉赋虚辞滥说,文辞铺张,辞藻华丽,缺乏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描述,而《诗经》属于现实主义风格,因此,C、D两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