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再现]
1. [2014·课标全国卷Ⅱ]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对民主共和思潮的影响。材料中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孙传芳标榜三爱,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反映出各界思想有明显差异,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何种势力威胁到军阀统治,需要他们通过标榜主义来自保,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三爱、三权等并不是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三民主义、三爱、三权,均体现了民主理念,军人纷纷提出各种主义来标榜,正反映了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重要潮流。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
2. [2013·安徽高考]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 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解析:孙中山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实行民生主义是为了防止社会财富为富有者“独享”,实现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共享”的目标,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从“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说明B项错误。孙中山认为实现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是实现民生主义的政治前提,民生主义也不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项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