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再现]
1. [2014·北京高考]《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注意题干中的“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故A项不符合题意;向西方学习代议制明显不符合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更与戊戌变法无关,排除C、D两项。《海国图志》仅仅是对西方政治体制有所涉及而已,故B项正确。
答案:B
2. [2014·课标全国卷Ⅰ]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中改革科举制的相关问题。A项是读书人反对梁启超主张废八股的原因,而不是事件本身产生的影响,所以A项错误。梁启超等人也是知识分子,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故C项错误。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说法错误,如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故D项错误。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因主张废除八股取士而遭到参加会试的大多数举人敌视,恰恰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