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再现]
1. [2014·课标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即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为善,但是私欲容易蒙蔽人的本性,所以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才能克服私欲,回归人的本性,由此可知B、C两项错误。A项只提到人性本善,不全面,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
2. [2014·广东高考]《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问题。B项孔子权威地位动摇,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故排除;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经商,C项与题意没有关系;《红楼梦》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生活,所以D项也不正确。理学大师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 [2013·课标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