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规范·特训
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
1. [2014·长沙模拟]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由“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它三项是错误的,所以选A。
答案:A
2. [2014·大同调研]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主张“以德服人” B. 主张“性恶论”
C. 主张“施仁政于民” D. 主张“性善论”
解析:由材料中的“以德兼人者王”看出,荀子强调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问题,B项错误;C、D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A
3. [2014·临沂质检]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