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再现]
1. [2014·山东高考]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主要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来“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项为正确答案。宗法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冲击瓦解宗法分封制,故B项错误。周王室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政治基础是宗法分封制,孔子的教育思想既没有冲击井田制,也没有动摇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礼”为主要内容,含有反对当时诸侯争霸的内涵,故D项错误。
答案:A
2. [2013·海南高考]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
A. 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 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 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 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礼乐是治平的“膏粱”,而刑政是辅助礼乐的,故排除A项,而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政策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故排除C、D两项。
答案:B
3. [2014·课标全国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伦理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材料没有涉及养子和亲子的权利,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晋的法律与秦朝的法律相比,对私拿养子财物的规定有了变化,说明可以将养子等同于亲子对待,这说明血缘亲情得到强化,不是淡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宗族权益的现象,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晋时期将养子与亲子同等对待,这说明自汉代以来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