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再现]
1. [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解析:材料的内容涉及了上海、厦门、宁波等口岸,表明该谕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从“巢穴”“赏借”等词汇可以看出道光帝仍然以天朝上国皇帝自居,故B项正确;C项是鸦片战争的后果不是谕旨的后果,故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B
2. [2014·重庆高考]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A. 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 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 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 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解析:本题考查重庆通商问题。从材料信息看,英国迫切要求重庆通商,但李鸿章却认为“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实际上是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选D项。A、B、C三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