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激化,造成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相对过剩。
(2)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导致供需矛盾扩大。
(3)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使得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4)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隐患。
2.列表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特点
|
史实
|
波及范围特别广
|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商业和货币
金融部门的危机
|
持续时间特别长
|
从1929年到1933年
|
破坏性特别大
|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
3.罗斯福新政的含义及实质
(1)含义: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以资产阶级“民主”的方式渡过经济危机。
4.罗斯福新政与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是什么?两者有无本质区别?
(1)不同点:胡佛坚持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而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调整。
(2)两者无本质区别,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