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
1、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道家: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自然规律看成是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应该顺应自然。
佛家认为万物都是“佛性”不同的体现,所 以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
由此可见,儒、佛、道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身和谐
儒家:孔子提倡“仁爱”,董仲舒推演出“仁义礼智信”,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学问的根本,认为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
道家也主张以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
佛家讲修来世,力图以一种彻悟的心灵境界,实现自我身心的和谐。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人和谐
孔子提倡广泛的理解与体贴他人,以此调解人际关系。并以“仁爱”为原则,遵循“宽恕”之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将以“和”为主的道德原则制度化,使之成为可操作的“礼”。“礼”的作用就是通过“人和”来实现社会和谐。
道家也极力反对人与人的冲突。老子向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淳朴民风。
佛家主张众生平等;鼓励人们多行善,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