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历史观
一、共产党的抗战历史观:
主要观点:突出中共和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贬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认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全面抗战路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而蒋介石政府:抗战初期,没有抗战决心,坚持内战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进入相持阶段,积极反共, 消极抗战等。
80年代以前出版的许多历史教材,对抗日战争史的叙述受政治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于:一是比较片面,往往侧重于讲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领导敌后战场和敌后根据地方面的内容,而对全民族抗战的内容缺乏完整的叙述。二是不少地方缺乏真实性,多掩盖国民政府领导下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史实。
产生原因:根据政治需要取舍历史;受延续内战思维的影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左倾错误在史学界泛滥,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有所变化,逐渐趋于客观公正。
变化原因:
二、国民党的抗战历史观:突出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贬 低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三、中华民族的抗战历史观:
民族抗战史观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应当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客观史实为依据,走出片面狭隘为政治宣传服务的圈子。
民族抗战史观要求:国共双方在抗战中的贡献都应该得到海峡两岸的公正评价,不要互相贬低对方的功绩;每一个士兵都为中国赢得了尊严和荣誉,每一个牺牲者都值得缅怀和敬仰,而不管他们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原则,以往的种种文件、讲话,都需要接受历史事实的检验,才能判断其是否真实,是否正确。不能照搬 过来,代替对历史的研究,依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