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综合练习五
1、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
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
2、《尚书·召诰》曰:(周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3、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 郑”,这表明
A.西周分封制已瓦解 B.春秋时期已开始设县
C.战国诸雄兼并战争频繁 D.秦朝开始推行郡县制
4、根据秦朝的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悬,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B.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C.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D.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5、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6、汉武帝诏曰:“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D.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7、《通典》记 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
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科举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唐太宗时,长孙无忌撰写《唐律疏议》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 通过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