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新题精选30题
1、《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说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 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材料中的“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反映了当时宗法制和分封制已经走向崩溃,依据已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题干所述政治现象的根源需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与归纳,而经济 发展的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瓦解的根源
2、《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①规定察举对象年龄必须在四十以上 ②通过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③结合科举考试制度多途径选拔人才 ④尽量避免察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首先依据“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可得出如果有特殊能力的,不一定要达到四十岁以上,排除①;“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可以看出在察举的同时辅助以考试,②符合题意;“科举考试”是隋唐时期,时间不合题意,排除③;“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为了避免察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④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选官制度·察举制
3、“戽车寻丈旧知名, 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 D.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
【答案】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