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和铁路总长对比表
|
俄国
|
英国
|
比例
|
生铁(19 世纪中叶)
|
26万吨
|
385万吨
|
1/14.8
|
铁路总长(1 861年)
|
15 00俄里
|
15 000俄里
|
1/10
|
材料二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三 解放农奴
材料四 (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列宁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次改革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解析 本题通过一组有关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图文材料,考查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实质及其影响的能力。第(1)问,要将俄国的生铁产量及铁路长度与英国的对比,并结合农奴制的弊端分析原因;第(2)问,要立足材料二列宁对改革实质的剖析,分析材料三中图片现象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第(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
答案 (1)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原因:农奴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 2)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块份地,为了赎买份地背负起沉重的债务。在 材料二中列宁已揭示了这次改革是对农民施行的侮辱与欺骗;材料三中的现象是作者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粉饰,也说明了农民在改革之初受 到了沙皇政府的蒙蔽和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