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北魏孝文帝改革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 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 ,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 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1)材 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 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问,第一小问,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材料信息反映了这一思想。第二小问从重农抑商对农业、商业发展的 影响角度分析。第(2)问,从材料信息中对土地 分配可知是均田制。从材料中“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等信息入手分析“原因”。第(3)问,回忆教材知识,从变法的积极影响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思想:重农抑商。
影响:成为中国封建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促进了农 业的繁荣,但不利于商品 经济的发展。
(2)措施:均田制。
原因:百姓贫困,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为后来统一全国和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 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