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历史
随堂讲义·第二部分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第3讲 民国前期近代化的转型
(1912—1927年)
1.(2014·淄博模拟)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陈独秀主张共和或立宪应该是出于“多数国民自觉与自动”,说明其强调思想的启蒙,故B项正确。
答案:B
2.(2 0 14·威海一模)“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根据上述表述推断,该时期指的是( )
A.五 四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五四运动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消灭三大军阀,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的要务是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和愚昧,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4·广东文综)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