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典例】 (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影响的理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适逢经济大危机,美国人民喜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喜欢富人救助穷人的故事情节,反映出经济危机中民众寻求慰藉的心态,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电影情节并非现代主义艺术风格,D项错误。答案为C。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造成生 产力的严重破坏。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各国企业倒闭,社会生产严重萎缩,国民经济发展 水平出现倒退。
(2)社会矛盾尖锐。工人的失业和农民的破产激化了社会矛盾,游行示威不断,政府丑闻频出,为稳定局势,许多国家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3)国际关系紧张。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普遍采取了保护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的关税政策,恶化了国际关系,各国矛盾日渐尖锐,最终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4)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开始转变。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逐渐接受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是最为成功的典型。工业革命以来长期实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5)加剧了民众的精神空虚。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社会从怀疑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进而怀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这一怀疑思潮深刻影响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