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
【考点评述】
●考情分析
本专题主要涉及新中国的政治和外交,涉及范围相对宽泛,但是,本专题知识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涉及的深层次问题考生很难把握,因此,高考考查的频率并不高,高考命题慎之又慎!大部分试题只要求回答基础的历史知识。
1.对于新中国民主政治的考查重点集中在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体制建设上,要求考生认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最重要的知识点。
2.对于新中国的外交,这是本专题考查频率较高的地方。从考查的重点看,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美和中日关系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于建国初期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对于中美、中日关系高考重点考查对双边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要求理解国家利益是外交关系发展变化的出发点。例如:2014年福建文综第17题,考查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3.随着中俄关系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高考加大了对上述问题的考查,考查角度主要是分析中俄、中非关系取得的伟大成果。如20l3年大纲全国39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的发展。2014年广东文综第18题、2014年江苏单科第9题,考查了中非关系。
●品味经典
1.(2014·江苏单科·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是一道基础类选择题,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杜勒斯所说的含意,不难选择。
分析:“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会议是亚洲和非洲国家共同出席的会议,故A项错误;除了中国,美国、苏联、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出席了日内瓦会议,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大会,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联大”会议包括世界各主要国家参与,故D项错误。
2.(2014·福建文综·17)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