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二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福州市模 拟题)德国经济学家柯武刚在《制度经济学》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 (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材料中的“转向”指的是 (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所说的时间推算,该“转向”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体是在改革开放时期。A项是在20世纪50年代;B项是在20世纪60年代;C项并没有形成重大转折。故选D项。
2.(2014·赤壁一中模拟题)电视剧《永远的忠诚》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领导人民致富的事迹。沈浩2004年上任时,面对的是小岗村“一夜跨过温饱 线,26年没跨过富裕坎”的窘境。“一夜跨过温饱线”的原因是 ( )
A.发展乡镇企业 B.发展外向型经济
C.实行联产 承包 D.国家政策支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小岗村跨过温饱线是1978年,联系史实可知这是指率先实行承包到户,激发农民的积极性,解决了温饱问题,故选C项。
3.(2014·广州市模拟题)“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 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在此,邓小平( )
A.否定计划经济 B.肯定市场经济体制
C.强调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D.主张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C项正确。
4.( 2014·常州市模拟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个时期“改变组织方式”分 别是指 ( )
A.农业集体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