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专题14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备战2015年高考历史中等生百日捷进系列(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试题汇编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782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5/11 15:15:1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8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构建知识体系】
                      1、列宁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
                                       新经济政策(1921年)
2、斯大林模式(1936年最终形成)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3、赫鲁晓夫改革(20世纪50年代)
                           4、勃列日涅夫改革(20世纪60、70年代)
5、戈尔马乔夫改革(20世纪80年代)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着重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同时考查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措施、特点和历史意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突出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抓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种模式在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改革的局限性;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因果联系。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斯大林模式的内涵、特征
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的起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解体的影响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斯大林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工业化建设的联系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利用苏联的宣传画,考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