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备战2015年高考历史优等生百日闯关系列(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试题汇编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561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5/11 15:00:5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名师综述】
1.重点问题有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互联网的普及等。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新课标新增加的内容,2007年被列入高考考查的范围,考查内容多与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多数是选择题;对社会生活变迁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过程、影响的分析并与当今世界形势紧密结合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
 
【规律总结】
一、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表现为:
(1)外界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政 治: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3)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4)科技:科技革命成果的促进,日益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5)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人民的思想意识开放。
(6)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1)从变革趋势看,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一统变为向近代化的演进。
(2)从演变过程看,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而且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