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
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 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2.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
A.翻车 B.水排 C.筒车 D.都江堰
3.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 )
A.分封制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
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经济;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其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5.“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C.自耕农经济的自由迁徙择业 D.自耕农经济的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