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1单元 第1讲 第1课时巩固演练
1.(2014·广东卷)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答案】A
【解析】本题以甲骨文“宗”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逻辑推理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含义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与血缘密切相关,因此“ ”应表示祖宗牌位。C、D两项与宗法无关,故排除;商周时期尚无皇帝,直到秦朝才有皇帝制度,故B项错误。
2.(2014·新课标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周代的中心地区。所谓“雅言”是指古代通行的标准语,这里即指周代的官方语言。周代的统治中心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故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陕西。故应选C项。
3.(2013·广东·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战国之前,只有贵族才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后伴随着宗法制的衰落,百姓成了一般平民的通称。战国时期,分封制、井田制已经走向崩溃、瓦解,故与题意不符;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现象,与题干变化无关,故正确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