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90年代初,某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1万多元人民币,年销售量不足1000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功能日益完善,2009年该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不到900元人民币,年销售量达100万部。这说明( )
①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降低 ②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使用价值量增加 ③该商品的市场售价不断降低,刺激了需求量不断上升 ④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断增加,导致了其价值不断降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马克思说,商品的第一次变化是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这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不能实现“这一跳跃”意味着( )
A.摔坏的一定是商品,因为会造成商品的积压
B.摔坏的一定是货币,因为生产者无法得到货币
C.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因为商品价值无法实现
D.摔坏的一定是消费者,因为无法实现使用价值
3.对“商品—商品”和“商品—货币—商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前者买和卖在时空上同时进行,后者买和卖在时空上分开进行 ②前者是商品流通的原始方式,后者是商品流通的高级形式 ③前者和后者都需要商品生产者重视产品质量和销路 ④前者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后者每次交换都是等价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