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提出的政策是( )
A.保护工商 B.平均地权
C.奖励实业 D.土地革命
【答案】 B
【解析】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
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了“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的主张。这一主张实质上( )
A.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C.是“扶助农工”政策的具体要求
D.是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答案】 D
【解析】 “民生”主义暗含了反对封建土地制度,是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内容。
3.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兴汉灭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重新建立汉族政权,反映的问题就是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了,故选A项。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