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政治试题
高中政治编辑
2015届高考政治三轮复习: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十四)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政治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728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4/16 16:23:1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20.N2[2014·海南卷] 《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淮南子》中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和《聊斋志异》中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这是因为(  )
①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③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 ④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A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及作用。上述材料中虚幻的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原型”的反映,①符合题意。上述神话故事是作者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幻想的世界,②符合题意。观念中的矛盾是对现实生活中矛盾的反映,二者具有同一性,③说法错误。④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1.N2N3[2014·海南卷]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B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及认识过程。对项羽能否实现东山再起,杜牧和王安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也体现了认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②说法错误。材料反映了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不同,③不符合题意。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