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试卷
高 一 政 治
第Ⅰ卷 客观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4年9月3日,澳大利亚慈善家魏基成夫妇向中国云南省鲁甸县地震灾区捐赠3万件棉服,发放给当地受灾群众。材料中的棉服
A.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有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2、小王一家“五一”期间到花果山旅游,标价为30元的旅游纪念品,通过讨价还价最终25元买到。这里的30元、25元分别执行货币的( )职能。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价格尺度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世界货币、贮藏手段
3、2013年某国生产甲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14年该国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600万元,6元 B.50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720万元,7.2元
4、2012年9月19日,100美元=631.60元人民币;9月27日,100美元=630.63元人民币。如果此后一段时间汇率持续这样的趋势,则
①利于中国产品更多出口到美国市场;②中国赴美留学学生的教育成本增加,人数可能减少;③我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办厂的成本降低;④美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人数可能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