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页)
1.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
A.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B.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C.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2.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期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 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材料所述现象表明
A.国家观念的兴起 B.宗法制度的衰落
C.官僚政治的完善 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3.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 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 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 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B.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C.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D.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分封制的理解,在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