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始基”的观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中《水地》篇也提出了“水是万物根源”的学说。据此回答1-2题。
1.二者共同探讨的哲学问题是( )
A.世界本原问题 B.水是否是物质
C.人源于水 D.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
2.材料中两人的观点中都有不足之处,那就是( )
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B.把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混同起来
C.没有辩证地看待世界
D.他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3.“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①对立统一的思想 ②对任何事物的判断都没有标准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真理是客观的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4.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发挥主观能动性,拼命学习就可以 D.以后上课要坚持视听结合
5.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表明( )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主动的 B.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一定正确
6.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严重社会问题。2014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新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看,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修订的依据是( )
A.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